徐洪才博士《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二、课程核心内容
模块一:资本市场基础理论与运作机制
1、资本市场本质与功能
定义、分类(股票/债券/衍生品市场)及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板、科创板、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定位与协同。
2、市场参与者与交易机制
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外资)与行为分析。
交易制度(竞价机制、做市商制度、大宗交易)与市场流动性管理。
3、监管框架与政策导向
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责与协作。
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信息披露要求等最新政策解读。
模块二:金融创新工具与产品设计
1、衍生品市场与风险管理
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品的定价原理与套期保值策略。
案例: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期权组合优化收益结构。
2、结构化金融产品创新
资产证券化(ABS)的运作流程与案例分析(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绿色金融产品(碳中和债券、ESG基金)的设计逻辑与市场前景。
3、金融科技赋能资本市场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投资决策、智能投顾、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结算的变革潜力。
模块三:资本市场与企业投融资策略
1、企业融资渠道与成本优化
股权融资(IPO、增发、并购重组)与债权融资(公司债、可转债)的权衡。
案例: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路径与估值定价。
2、并购重组与价值创造
并购动因、交易结构设计(现金/股权支付)与反并购策略。
案例:跨境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与整合风险防控。
3、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管理
信息披露、路演策略与投资者沟通技巧。
市值管理工具(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的合规运用。
模块四:风险防控与监管科技(RegTech)
1、系统性风险识别与监测
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传导机制与预警指标。
案例:2015年股灾的流动性危机与政策应对。
2、金融创新与监管沙盒
监管沙盒的运作模式与试点案例(如英国、新加坡经验)。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实践与挑战。
3、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审慎管理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与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框架。
案例:美联储加息周期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影响。
三、课程特色与教学方法
-
理论结合实践:穿插徐洪才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成果(如《亚投行战略定位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
-
互动研讨:分组讨论“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策略”“金融科技如何重塑投行业务”等热点议题。
-
前沿视角: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资本市场政策导向,预测未来3-5年改革趋势。
四、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