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瑞教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政策创新》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背景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60%以上的GDP、40%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面临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市场开放等新要求,需突破融资难、准入壁垒、政策落实不力等瓶颈。
2、目标
理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战略意义。
掌握政策创新的关键领域与实施路径。
分析典型案例,提出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二、课程内容
模块1: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1、内涵与特征
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创新驱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开放协同、社会共享。
民营经济的角色:技术创新主体、产业升级主力军、就业稳定器。
2、新发展理念的融合
创新发展:核心技术突破、数字化转型(如华为、宁德时代案例)。
协调发展:区域产业链协同(如成渝双城经济圈内民营企业合作)。
绿色发展:低碳技术推广与循环经济模式(如光伏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放发展:国际市场拓展与“一带一路”机遇(如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案例)。
共享发展:社会责任履行与共同富裕实践(如公益慈善、乡村振兴贡献)。
模块2: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主要挑战
市场环境:隐性准入门槛、政府采购不公平、“内卷式”竞争。
融资困境:贷款审批严格、融资成本高、直接融资难。
创新短板: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脱节。
政策与法治:政策落实不力、执法不规范、产权保护待加强。
2、发展机遇
政策红利:国家“双碳”目标、数字经济战略、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崛起。
市场扩容:国内消费升级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新需求。
模块3:政策创新的关键领域与实施路径
1、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领域。
加强反垄断执法,整治政府采购不公平行为。
2、金融支持体系创新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工具。
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3、创新驱动与产学研合作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研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鼓励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员工培训,提升人才吸引力。
4、法治保障与营商环境优化
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开展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治理,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5、区域协调与国际化发展
结合区域战略(如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民营企业跨区域合作。
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
模块4:典型案例分析
1、国内案例
华为:5G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
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创新与产业链整合。
《哪吒2》制作团队:民营经济协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2、国际经验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模式。
美国硅谷创新生态:风险投资、高校合作与创业文化融合。
模块5: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1、2035年远景目标
民营经济成为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参与者。
2、对策建议
政策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与监督执行。
企业层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层面: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文化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课程特色
1、理论结合实践:融入杨继瑞教授对民营经济、区域经济的长期研究成果,分析政策落地效果。
2、案例驱动教学:通过华为、宁德时代等典型案例,提炼可复制的转型模式。
3、政策前瞻性:结合最新政策动态(如“五个专项治理”),探讨未来方向。
四、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