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瑞教授学术背景与研究专长设计的《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课程大纲框架,内容涵盖理论、实践与政策分析,突出其研究特色:
杨继瑞教授《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中国产业面临技术升级、结构优化与绿色化协同的迫切需求。
2、目标
理解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与互动关系。
掌握资源型区域、制造业、能源产业等领域的转型模式与案例。
分析政策工具(如碳定价、绿色金融)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提出中国产业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与政策建议。
二、课程内容
模块1:绿色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全球实践
1、理论框架
低碳经济理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外部性理论与碳定价机制(碳税、碳交易)。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全球实践
欧盟“绿色新政”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产业政策与绿色补贴竞争。
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的困境与突破(如东南亚、印度案例)。
模块2:中国产业升级的绿色化路径
1、产业升级模式
技术驱动型:高耗能行业(钢铁、化工)的低碳技术革新(如氢基竖炉炼钢)。
结构优化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全球竞争力。
产业融合型:绿色制造与数字技术结合(如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
2、区域转型案例
资源型区域:山西从“黑色经济”向绿色能源基地转型的实践。
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绿色产业链协同创新(如光伏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西部承接:成都、郑州等城市在产业转移中的绿色标准引入。
模块3:绿色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1、绿色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的运作机制与案例。
碳金融衍生品(碳期货、碳期权)与风险管理。
2、政策协同
财政政策(绿色补贴、税收优惠)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协调(如《指导目录》对绿色创新的激励)。
地方试点经验:碳核算标准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应用。
模块4:重点产业绿色转型深度分析
1、能源产业
传统能源(煤炭、石油)的清洁化利用与退出路径。
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的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趋势。
2、制造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回收的全流程优化。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与企业实践(如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案例)。
3、农业与服务业
数字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模式。
绿色物流与低碳旅游的创新实践。
模块5:挑战与对策:突破绿色转型瓶颈
1、技术瓶颈
低碳技术(如碳捕集、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障碍。
2、制度约束
“低价中标”机制对绿色技术推广的阻碍(如工程招投标环节)。
跨区域政策协调难题(如碳市场分割、标准不统一)。
3、市场机制
绿色消费市场的培育与消费者行为引导。
碳定价机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如出口企业成本上升问题)。
三、课程特色
1、理论结合实践:融入杨继瑞教授对区域经济、产业政策的深入研究,分析绿色转型中的地缘政治与政策博弈。
2、案例驱动教学:通过中国与全球绿色转型典型案例(如四川光伏产业、欧盟CBAM),提炼可复制的转型模式。
3、政策前瞻性:结合最新政策动态(如“十四五”规划、20+8重点产业发展),探讨未来方向。
4、跨学科视角:融合经济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系统性分析框架。
四、适用对象
-
政府相关部门: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者。
-
企业高管与战略部门:能源、制造、物流等行业转型决策者。
-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负责人、ESG投资分析师。
-
高校与研究机构:经济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等领域师生。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