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渊博士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推测的《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课程大纲框架,结合绿色转型理论、产业升级路径及政策实践设计:
徐奇渊博士《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背景: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目标下,绿色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双碳”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交织,需探索技术、政策与市场协同路径。
2、目标:
理解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与互动关系。
掌握全球产业链绿色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分析绿色金融、技术革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提出中国产业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与政策建议。
二、课程内容
模块1:绿色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全球趋势
1、绿色转型的经济学理论
外部性理论与碳定价机制(碳税、碳交易)。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与“绿色贸易壁垒”挑战。
2、全球绿色转型实践与经验
欧盟“绿色新政”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产业政策与绿色补贴。
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的困境与突破(如越南、印度案例)。
模块2:中国产业升级的绿色化路径
1、产业结构绿色化调整
高耗能行业(钢铁、化工)的低碳转型技术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全球竞争力。
产业融合模式:绿色制造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
2、区域产业绿色转型案例
山西资源型区域“黑色”路径依赖的突破与绿色嬗变。
长三角、珠三角的绿色产业链协同创新实践。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绿色发展平衡(如成都、郑州的产业集群)。
模块3:绿色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1、绿色金融工具与创新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的运作机制。
碳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
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对接(如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2、政策协同与监管框架
财政政策(绿色补贴、税收优惠)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协调(如《指导目录》对绿色创新的激励)。
中央与地方政策落地中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模块4:全球产业链重塑下的中国选择
1、全球产业链绿色化趋势
多元化、数字化、低碳化对产业链布局的影响。
中美博弈下的产业链安全与绿色竞争(如芯片、新能源技术)。
2、中国产业链的绿色升级策略
巩固高中心度中间品出口优势,提升供应链韧性。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与合作(如东南亚可再生能源项目)。
应对欧盟CBAM等国际规则,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模块5:企业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企业绿色战略转型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与企业实践。
绿色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如氢能、储能技术)。
2、绿色创新案例分析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隆基绿能:光伏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碳足迹优化。
宝武钢铁:氢基竖炉炼钢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
三、课程特色
1、理论结合实践:融入徐奇渊博士对全球产业链、中美经贸冲突的深入研究,分析绿色转型中的地缘政治因素。
2、案例驱动教学:通过中国与全球绿色转型典型案例,提炼可复制的产业升级模式。
3、政策前瞻性:结合最新政策动态(如“十四五”规划、20+8重点产业发展),探讨未来方向。
4、跨学科视角:融合经济学、环境科学、金融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系统性分析框架。
四、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