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清《“专精特新”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二、课程核心内容
模块一:“专精特新”政策框架与战略意义
1、政策演进与认定标准
政策发展历程:从地方试点到国家战略(如2019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认定维度:专业化(主营业务聚焦)、精细化(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新颖化(技术创新)。
2、政策红利与资源对接
梯度培育体系: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
政策工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如“专精特新”专板)、人才引进政策。
3、国际经验对比
德国“隐形冠军”模式:聚焦细分市场、全球化布局、技术深耕。
日本“利基战略”:通过技术壁垒构建市场优势。
模块二: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路径
1、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突破方向: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如半导体、生物医药)。
案例:绿的谐波(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回收技术)。
2、市场细分与品牌建设
目标市场定位:聚焦长尾需求,打造“小而美”产品(如小米生态链企业)。
品牌塑造:通过故事化营销、新媒体矩阵提升品牌认知度。
3、产业链协同创新
融入大企业生态:成为供应链关键环节(如华为供应链中的“小巨人”企业)。
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专精特新园区)。
模块三:政策解读与申报实务
1、认定标准与申报流程
国家级“小巨人”申报条件:营收、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等硬性指标。
申报材料准备:财务审计报告、专利证书、客户案例、行业地位证明。
2、评审关键点与避坑指南
专家评审重点:技术先进性、市场潜力、管理规范性。
常见问题:财务数据不真实、技术描述模糊、市场证明不足。
3、梯度培育策略
不同阶段企业资源分配:初创期聚焦技术突破,成长期拓展市场,成熟期优化管理。
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复核、退出机制(如未达标企业移出名录)。
模块四: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1、智能制造升级
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如“黑灯工厂”)。
案例:恒强科技(纺织机械智能化领航者)通过数字化提升研发效率。
2、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政策导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转型机遇。
实践路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如光伏企业回收废旧组件)。
模块五:实战案例与模拟演练
1、成功案例拆解
案例1:广和通(无线通信模组龙头)通过全球化布局提升市场份额。
案例2:极米科技(投影设备)依托新消费趋势实现赛道突围。
2、沙盘模拟
分组设计企业创新发展方案,模拟政策申报、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场景,导师点评优化。
三、课程特色与教学方法
-
政策衔接:结合“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分析“专精特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
-
数据驱动:引用高辉清参与的《“十五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分析与测算》等课题成果,量化分析政策影响。
-
国际视野:对比欧盟、日本等实践,提出中国路径的独特性与挑战(如资源税改革、绿色金融)。
-
互动研讨:分组设计区域绿色发展规划,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可行性。
四、适用对象
-
中小企业负责人:需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
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工信、科技部门人员,需优化区域产业政策。
-
投资机构:关注“专精特新”企业投资机会的VC/PE从业者。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