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龙《产业升级与新动能培育》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
模块1: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框架
1、新动能与旧动能的定义
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能源)。
旧动能: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以及依赖资源和政府导向的经济模式(如部分制造业、房地产)。
2、新旧动能转换的逻辑
必要性:传统动能衰退(如汽车工业、房地产业增长放缓),需通过新动能填补缺口。
动态性:旧动能经改造升级可焕发新活力(如钢铁产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转型)。
模块2: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
1、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重点领域: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
案例:中国智能制造十大重点领域(如数控机床、增材制造)。
2、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
应用场景:生产服务体系数字化、供应链金融+Fintech模式。
政策支持:数据安全、伦理规范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与促进。
3、绿色低碳产业
新能源体系构建:光伏、风电、储能技术。
循环经济:资源再生、绿色制造、碳捕集与封存。
模块3:新动能培育的实践路径
1、科技创新驱动
基础研究突破: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
成果转化机制:产学研协同、孵化器与加速器支持。
2、政策与制度保障
财政政策:减税降费、专项补贴支持新动能企业。
产业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3、区域协同与集群发展
典型模式:成都“芯片-面板-终端”全产业链、深圳“20+8”产业集群。
区域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机制。
模块4:重点行业转型案例分析
1、钢铁产业
挑战:铁矿石价格上涨、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
路径:智能制造升级、绿色低碳改造(如“零碳”产业园建设)。
2、汽车产业
趋势:新能源汽车开启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新格局。
案例: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3、房地产业
差异化发展:城市化继续推进、头部城市进入世界一线序列。
风险防范:金融监管、保障性住房建设对行业的影响。
模块5:未来产业前瞻与战略建议
1、前沿技术领域
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的商业化潜力。
未来能源:氢能、核聚变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2、政策与风险预警
风险点:技术泡沫、市场波动、国际竞争加剧。
对策:建立产业风险预警机制、动态调整政策工具箱。
三、课程特色
-
政策解读深度: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政策逻辑与实施路径。
-
案例驱动:通过成都、深圳、山西等地的产业集群案例,揭示政策落地效果与企业转型经验。
-
前瞻性视角:聚焦量子信息、未来能源、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预判未来产业竞争格局。
四、适用对象
-
企业高管、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
-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产业园区规划人员
-
金融机构研究人员、投资分析师
-
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师生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