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圣教授《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在全球化逆流与区域化协作并行的背景下,企业面临“效率优先”与“社区经济”的双重挑战。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框架与实战案例,解析企业如何通过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实现:
-
资源优化:以全球资源配置应对全球市场竞争,同时扎根本地市场构建差异化优势;
-
风险分散:通过多极市场布局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增强供应链韧性;
-
价值共生:从“世界工厂”向“规则设计者”跃迁,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枢纽地位。
二、课程内容框架
模块1: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理论冲突与融合
1、核心概念辨析
全球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标准化产品与服务,通过低成本国家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如肯德基、宝洁的全球化案例)。
本土化:针对特定市场调整产品、品牌与运营策略,满足本地需求(如大众汽车在中国推出“加长版”车型)。
冲突本质:全球化的“效率优先”与本土化的“社区经济”形成直接竞争,需通过双向调适实现融合。
2、融合机制
市场机制:企业通过产品调整实现“双向互构”(如比亚迪在欧洲推出小车型)。
文化机制: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如敦煌莫高窟VR项目、河南卫视“唐宫夜宴”)。
制度机制:政府通过政策工具引导平衡(如RCEP降低关税壁垒)。
模块2:全球化战略的演进与实施路径
1、全球化四阶段模型
阶段1(原始国际化):依赖加工出口,无自主品牌(如2000年前中国企业的来料加工模式)。
阶段2(品牌国际化):打造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如华为、海尔)。
阶段3(资本国际化):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资本扩张(如复星集团)。
阶段4(生态全球化):构建全球价值网络,以资源整合应对竞争(如当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
2、实施路径
“中国+1”生产基地布局: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优化成本结构。
数字中台构建: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全球运营协同(如软通动力的智能化体系)。
ESG竞争力升级:将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纳入战略核心,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模块3:本土化战略的核心策略与案例
1、产品本土化
设计调整:针对本地偏好优化产品功能(如大众汽车“加长版”)。
技术适配:根据本地基础设施调整技术标准(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充电接口适配)。
2、品牌本土化
品牌矩阵:通过收购本地品牌快速渗透市场(如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的多品牌策略)。
文化共鸣:结合本地文化元素塑造品牌故事(如可口可乐在中国春节的定制化营销)。
3、运营本土化
供应链本地化:在本地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如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
团队本地化:聘用本地管理人才,降低文化冲突(如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高管团队)。
模块4: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动态平衡
1、多极网络战略
区域化协作: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数字化原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全球市场的实时响应(如SHEIN的快速供应链模式)。
2、风险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风险:通过多国布局分散供应链风险(如苹果的“中国+1”策略)。
文化冲突风险: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提升文化敏感度(如联合利华的全球文化融合计划)。
模块5:案例研讨与实战工作坊
1、案例深度解析
玲珑轮胎:通过本地化生产与品牌建设,从东南亚市场切入全球供应链。
乐禾食品:利用校友网络整合资源,在印尼市场实现供应链出海。
华为“备胎计划”:通过海思芯片应对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网络。
2、实战工作坊
全球化战略模拟:分组设计企业全球化路径,评估市场潜力与风险。
本土化策略制定:针对特定市场(如东南亚、欧洲)制定产品、品牌与运营本土化方案。
三、课程特色
-
理论深度:结合滕斌圣教授在《管理学会评论》《组织科学》等顶刊的研究成果,解析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底层逻辑。
-
实战导向:通过20+跨国企业案例,提炼可复制的战略方法与工具(如“中国+1”布局、ESG竞争力升级)。
-
前瞻视角:聚焦全球化2.0时代的区域化协作与数字化原生趋势,探讨未来战略创新方向。
四、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