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教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应对策略》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技术封锁与产业链重构交织,叠加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导致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本课程旨在系统分析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与影响,探讨中国应对策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学员提供决策参考与行动指南。
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与表现
1、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
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对全球能源、粮食、供应链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美欧“经济安全”导向强化,跨境投资限制与高技术领域监管收紧,如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欧盟《芯片法案》等。
国际规则重构: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区域贸易安排(如RCEP、CPTPP)成为新趋势,全球产业链呈现“区域化”“友岸化”特征。
2、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西方国家过度依赖高端产业,导致制造业外流、就业结构失衡,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新兴经济体挑战加剧: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债务危机、通胀压力,全球需求总额收缩,外需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技术竞争与数字鸿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技术封锁与数字主权争夺成为新战场。
3、全球性风险叠加放大
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传统能源行业面临合规压力。
公共卫生与粮食安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反复,粮食供应链脆弱性暴露,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引发市场波动。
金融风险与债务危机:全球债务水平攀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传导速度加快。
三、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的影响
1、外部需求收缩与贸易摩擦
出口市场波动:全球需求总额收缩,中国出口增速放缓,贸易摩擦风险上升。
产业链外迁压力:部分发达国家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面临挑战。
2、跨境投资与资本流动受阻
投资审查趋严:美欧强化跨境投资审查机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国家安全”审查,投资不确定性增加。
资本流动波动:全球利率上升、汇率波动加剧,中国企业跨境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周转难度加大。
3、技术封锁与创新瓶颈
高端技术“卡脖子”:美国对华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封锁,中国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国际合作受限:科技交流受限、学术合作受阻,中国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效率降低。
四、中国应对策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韧性
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如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
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案例分析:华为通过折叠屏手机技术突破重塑消费体验,带动高端制造发展;合肥“芯屏器合”战略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以扩大内需战略释放增长潜力
消费升级与供给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催生新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升级(如智能家居、健康养老、文旅消费)。
投资优化与效率提升: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提升投资回报率。
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通过产业转移(如中西部承接东部制造业)优化劳动力空间配置,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3、以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协同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扩大内需吸引全球优质资源;以国际循环为支撑,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区域合作与规则对接:深化RCEP合作,推动加入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案例分析:深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成都建设西部科学城,吸引科研机构集聚。
4、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减税降费与成本降低:强化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措施,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法治化与国际化并重: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案例分析: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激发市场活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
5、以安全发展筑牢风险防线
能源与粮食安全:加强新能源开发与传统能源储备,确保能源供应稳定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
金融与数字安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构建数字安全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案例分析:国家电网推动能源绿色转型,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阿里巴巴构建数字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五、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1、国际案例借鉴
德国工业4.0: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国内技术升级与全球市场拓展双循环。
美国硅谷生态:以高校、风险投资、企业协同为核心,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引领数字经济革命。
欧盟单一市场:通过标准统一与规则协调促进成员国间贸易自由化,提升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
2、中国实践探索
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
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发展绿色金融,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六、课程特色
-
理论深度与实践结合: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视角,提供量化分析工具与案例支撑。
-
政策前瞻与战略导向:紧扣“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探讨中国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政策优化方向。
-
互动研讨与模拟决策:设置小组讨论、政策模拟等环节,提升学员参与感与决策能力。
七、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