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津夫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的课程大纲,基于其学术著作《央行数字货币》及公开演讲方向,可系统梳理出该课程的核心模块与逻辑框架。以下为结合其研究重点设计的课程大纲:
模块一:数字货币基础理论与全球实践
1、数字货币的概念与分类
法定数字货币(CBDC)与私人数字货币(如比特币、Libra)的本质区别
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逻辑: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图谱:中国、欧盟、英国、亚太地区实践案例
2、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探索与突破
中国DC/EP的研发背景、技术架构与双层运营体系
DC/EP试点进展与场景应用(零售支付、跨境支付、普惠金融)
中国数字货币的优势与潜在挑战(法律、监管、技术安全)
模块二: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驱动
1、ABCD技术融合路径
人工智能(AI):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反欺诈系统
区块链(Blockchain):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数字身份认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金融云架构、弹性计算能力
大数据(Big Data):用户画像、精准营销、信用评估
2、技术融合对金融体系的重构
案例:智能合约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案例:大数据驱动的信贷审批模型优化
模块三: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
1、1对货币体系与货币政策的变革
数字货币对货币发行、流通与监管的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数字化升级(精准滴灌、实时调控)
2、对金融稳定与监管的挑战
数字货币与金融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反洗钱、数据隐私)
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对策略:沙盒监管、穿透式监管
3、对国际货币格局的重塑
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全球货币竞争新态势:超主权货币与数字货币联盟
模块四:前沿趋势与政策建议
1、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
技术迭代方向(量子计算对加密货币的冲击)
制度创新方向(数字货币与绿色金融、ESG的融合)
2、中国数字货币发展的政策建议
完善法律框架:明确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与监管主体
强化技术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技术(如国产区块链底层平台)
推动国际合作:参与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
课程特色与价值
-
理论深度:结合白津夫《央行数字货币》著作,系统阐释数字货币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
实践导向:通过中国DC/EP试点、国际案例对比,提供可落地的操作路径。
-
前瞻视角:聚焦量子计算、绿色金融等前沿议题,把握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脉搏。
-
政策关联:紧密衔接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