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中国外交战略与全球治理参与》课程大纲
一、课程引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使命
1、时代背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力量对比从“西强东弱”向“东升西降”加速演变,中国崛起成为核心变量。
国际秩序重构:西方主导300年的国际体系面临挑战,中国需在动荡中明确战略定位。
2、课程目标
解析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探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型与责任担当。
二、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
1、历史定位的转变
韬光养晦时期(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外部冲突,为发展争取空间。
奋发有为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地区大国迈向全球大国。
2、指导思想的升级
理念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放型世界经济。
战略调整:从“反应式外交”转向“主动塑造外部世界”,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三、中国外交的实践探索:理念、战略与行动
1、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合作共赢:通过经济合作(如RCEP、亚投行)实现互利共赢。
伙伴网络:建立新型全球伙伴关系,覆盖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组织。
2、周边外交与区域合作
亲诚惠容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经济融合(如中老铁路、中巴经济走廊)。
安全合作:推动亚洲新安全观,共同应对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
3、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参与
联合国中心主义:坚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反对美国“小集团多边主义”。
机制创新:成立亚投行、金砖银行,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理念、实践与挑战
1、全球治理的哲学基础
平等、公平、普惠、包容:反对西方“中心-边缘”治理模式,强调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发展优先: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治理核心,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
2、重点领域治理参与
经济治理: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分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气候治理:提出“双碳”目标,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安全治理: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
3、挑战与应对
美国遏制:应对贸易战、科技战、人权议题攻击,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国际责任压力:平衡发展需求与全球治理义务,避免“责任超载”。
五、中国崛起与全球治理的未来: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
1、中国崛起的四大优势
产业优势: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制造业占世界35.6%。
市场优势: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文化韧性:五千年文明积淀,具备强大内生动力。
组织能力: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未来战略方向
推动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支持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
创新治理机制: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等新平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引领规则制定: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六、结论: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共生共荣
-
历史必然性:中国崛起是百年变局的核心变量,全球治理重构不可逆转。
-
中国选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合理方向演进。
-
学生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外交谈判等实践环节,提升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