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信仰与信念》课程大纲
一、课程核心目标
1、理解信仰与信念的本质:通过历史与现实案例,解析信仰与信念的定义、内涵及其在个人与国家命运中的核心作用。
2、传承红色基因: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为线索,展现信仰如何支撑革命者跨越苦难、走向胜利。
3、激发精神力量:引导听众在当代挑战中坚守初心,以信仰为动力,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统一。
二、课程内容框架
模块1:信仰与信念的理论基础
1、定义与内涵
信仰:对某种主义、宗教或理想的极度信服,并以此为行动准则(如共产主义信仰)。
信念:对目标或价值观的坚定执着,是推动实践的内在动力。
2、信仰与信念的关系
信仰是信念的升华,信念是信仰的实践支撑,二者共同构成精神力量的核心。
模块2:历史中的信仰力量
1、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实践
早期革命者的选择:朱德满世界追索入党、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等案例,展现信仰的纯粹性与牺牲精神。
长征与抗日战争:在极端困境中,信仰支撑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凝聚全民抗战力量。
2、国际视野下的信仰对比
马克思与希特勒的力量之争:马克思以思想改造世界,希特勒以暴力横扫欧洲,最终思想的力量更持久。
托夫勒的“四种力量”理论:对比暴力、财富、知识,强调信仰是贯穿一切力量的核心。
模块3:信仰与信念的当代价值
1、国家崛起中的精神支撑
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信仰,带领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基辛格的鞠躬:中国崛起后,基辛格对金一南的致歉,印证国家强大与民族自信的关联。
2、个人成长中的信念塑造
“做有心人,干困难事”:金一南提出,面对挑战时,信念是突破自我、实现价值的基石。
案例分析:结合当代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的故事,解析信念如何推动创新与突破。
模块4:信仰与信念的实践路径
1、历史自觉与行动指南
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立足中国实际,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问题,体现信仰与现实的结合。
新时代使命: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为指引,强化政治自觉与历史主动。
2、挑战与考验中的坚守
国际变局下的战略选择:分析中美博弈、全球危机中,信仰如何支撑国家保持战略定力。
个人困境中的信念突破:通过互动环节,引导听众分享自身经历,探讨信念在挫折中的作用。
三、课程特色
1、历史与现实交织:以真实史料与案例为支撑,展现信仰在历史转折中的决定性作用。
2、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对比中外信仰案例,强调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必然性。
3、互动与反思:设置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深化听众对信仰与信念的理解与认同。
四、适用对象
-
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
-
青年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企业管理者:从历史中汲取战略决策与团队管理的智慧。
-
历史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与奋斗历程。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