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2003-200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4-2006)。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
叶嘉莹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我想用这句话来评价诗仙李白的诗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谓“生生不息”应该指李白诗中那种张扬个性,挥洒才情,解放心灵,追求自由的活力源源不尽,
绵绵不绝;所谓“不死”应该是指李白诗歌的飞扬情思、激情生命和自由意志穿越时空,千古不灭,唤发生机,催生活力。品读李白游山玩水,纵情自然之作,我们总能强烈地感受到,诗歌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远离世俗,高蹈尘外,神游天地,心接万物的自由空气。李白的奇思异想和梦幻诗情带给我们绚丽多彩的审美享受,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自由奔放,激情飞扬的诗心!李白的登览诗,充分体现了诗仙的性格。现实世界无论如何完整,总有缺憾;经验所把握的空间无论如何广大,总嫌不够,诗仙每游一处名山,总想从道人的烟霭,或佛像的笑容里,寻出一条通天的秘道,或者干脆做梦,梦见仙人羽衣持节,乘青龙白虎车,迎接诗人升入天界,因此他爱山,爱的是仙山,执着地期待着仙人相招。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洞天福地,青冥浩荡,深不见底;亭台楼阁,日月朗照,闪闪发光。神仙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纷纷而来,列队欢迎诗人。这是一场壮丽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盛会,李白俨然就是一位仙人,高蹈云端,神游仙宫,目遇异彩,耳闻仙乐,好不开心,好不自在!一场梦搭起了由现实通往理想世界的长桥,桥上,我们看到李白在飞升,李白在超越,李白在追求生命的无限自由!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这样评价李白诗歌:“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其实,岂止是语言想落天外,惊天动地?透过这些出神入化,石破天惊的语言,我们更看到了诗人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生命自由。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
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在拜读了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定义后,我深深有感,不光钦佩于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豁达写照,还感叹于木师相教前人的一些评价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也使得我们这些弟子们有了新的内容。我在这里写的无非也只是简单的转述一下苏轼的生平来表达我对木师观点的赞叹,以及粗浅的谈谈苏轼人生观的。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其实现经世济民思想的重要过程。
其次,坎坷的仕途生涯又令苏轼的思想充满着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第三,浸染释、道的思想又令苏轼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
第四,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是其人生观的最终表现形式。
总体看来,苏轼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与木师提出的苏轼的审美人生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是在其人生的坎坷中慢慢的积累并最终形成的。他一生中几乎绝对离于仕宦人生,沉浸和陶醉在他自己的审美人生中,一生游历于千古风流人物之间,让我们后人世代仰望。
如果她的生活经历、婚姻遭际没有遇到那么多的波折,可能也就是一个写出“浓睡不消残酒”之类词句的文人,
而不是我们所知的李清照了。古人说“诗穷而后工”,还说文人“少有达者”,意思就是说诗人在遭受了很多的磨难后,会把诗写得更好,而文学大家少有能在仕途上发达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当然,不是说文人必须这样,而是没办法。李清照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她的父亲遭到朝廷驱逐的时候,她也就是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还没经历过什么事儿,书也没有读那么多,只是展现了一些文学天赋。经过父亲失势这次事件,她对现实生活的复杂、人情冷暖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政治境遇和人情世故上变得成熟了一些。但说到底,直到她的公公去世导致家道中落,使得她和赵明诚不得不到青州去生活的时候,她所经历的风波都不算大,家庭生活还是比较稳定的。古代女性所希求的和美、平稳的生活,她是享受到了的。
和赵明诚的感情危机是李清照遭受的第二次打击。这次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她本来认为自己的婚姻很完美,但此时才明白,没有什么绝对稳定的感情和婚姻。处在封建社会那种环境里,赵明诚本来就有可能感情出轨,再加上两人婚后很长时间没有孩子,就加大了李清照失宠的可能。无后,这对古代女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它关系到了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这时候她的词就带有了很幽怨的味道,早期的那种欢快情绪消失了。不过她的很多佳作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但葬送了这段婚姻,也使李清照失去了支柱——不仅是经济支柱,还有精神、文学造诣等各个方面。如果赵明诚仍在朝中做官,李清照可能会接触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活动,眼界会更开阔。所以,在赵明诚去世后这个时期,李清照的词中表现出来的,除了幽怨之外还有落寞,表现出了对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感,甚至有着绝望的一面。此后随着时局的动荡,她和赵明诚收藏的文物不断丢失,对她来说更是一大打击。因为这些东西除了值钱之外,更是她和赵明诚感情经历的见证。至于和张汝舟结婚后不久即离婚,对她的声誉又造成了很大影响。李清照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经历过不幸,政治打击、家庭裂痕、无依无靠、声誉毁损。但我说了,如果辩证地来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促使她成为“一代词宗”。
手机:13811229543 电话:13811229543
邮件:3768173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