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寿是一位在工程热物理及新能源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学者,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人物简介
赵天寿,1961年出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化学会会士。他拥有丰富的教育背景,198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天津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博士学位,同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此后,他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他还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
二、研究领域
赵天寿长期致力于工程热物理及新能源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微纳流动与传热、电池储能理论与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发展了微纳流动和传热理论,揭示了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热、质、电子及离子耦合传输规律,推动了传热传质与电化学的交叉融合,促进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
三、主讲课题
赵天寿主讲课题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突破储能技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在此课题中,赵天寿强调了储能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特别是新型液流电池作为长时储能技术的潜力。他分析了储能技术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长时储能技术的重要性。
-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机理:这是赵天寿早期的研究方向之一,他带领团队成功建立了燃料电池新理论框架,显著提高了直接甲醇与乙醇燃料电池的性能。
-
电燃料储能系统:赵天寿提出了以可充放电的液态能量载体储电的新方法,发明了充、放电装置彼此独立的电燃料储能系统,取得了系统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同时跃升。
此外,赵天寿还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他的演讲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综上所述,赵天寿是一位在工程热物理及新能源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广泛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邀请老师授课:联系客服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邀约嘉宾出席演讲,其他需求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