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简介(2026年更新)
学术背景与职务
金灿荣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他拥有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学位(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1987年)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1999年),学术根基深厚。此外,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学术地位显著。
社会兼职与影响力
金灿荣教授担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专家等职务,深度参与国家战略决策咨询。他通过央视《今日关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等平台,以通俗语言解析国际热点,演讲视频网络播放量累计超10亿次,被誉为“国际关系领域的‘政委’”,对公众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2026年金灿荣教授擅长演讲主题方向
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21世纪国际格局
-
核心内容:系统阐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逻辑,包括“新的国际格局”“新的现代化模式”“新的工业革命”“新的全球治理”等“四新”特征。
-
分析框架:结合俄乌冲突、中东动荡、美国社会撕裂等六大乱象,剖析其根源在于世界正经历深刻转型,中国作为最大自变量需把握战略主动。
-
案例运用:以中美竞争、东升西降趋势为例,解读中国如何通过“新型大国关系”与“西太平洋利益攸关区”等概念塑造全球秩序。
2. 中美关系:历史演变、结构性矛盾与未来走向
-
理论创新:提出“结构性矛盾”理论,聚焦中美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科技竞争等领域的深层次分歧。
-
动态分析:结合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台湾问题等热点,评估中美关系现状与趋势,提出“竞争-合作-对抗”的复合型关系框架。
-
战略建议:强调以“战略定力”应对挑战,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科技自主性等举措巩固国家实力。
3. 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重构
-
国际体系四要素论:从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四维度分析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探讨新兴大国崛起对全球秩序的挑战与机遇。
-
区域合作案例:以“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为例,解析中国如何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方向演进。
-
风险预警:指出大国博弈中的“修昔底德陷阱”风险,呼吁通过对话机制避免冲突升级。
4. 中国外交战略与全球治理参与
-
政策实践: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中国外交理念,分析其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实践成效。
-
角色定位:提出中国应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国际影响力。
-
案例研究:以亚投行、中非合作论坛等为例,展示中国如何通过务实合作推动南南合作与共同发展。
5. 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
-
前沿领域博弈: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中美科技竞争,分析技术封锁与反制策略。
-
产业链安全: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军民融合战略:探讨军事科技与民用技术的协同创新路径,提升国家综合安全能力。
演讲风格与受众反馈
金灿荣教授的演讲以“高屋建瓴、旁征博引”著称,擅长将复杂国际问题转化为通俗语言,结合历史纵深与现实案例,使听众在轻松氛围中把握全局。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深受师生与企业界欢迎,多次在高校、政府机构及企业论坛引发热烈反响。例如,在海南师范大学“榕树讲坛”首期讲座中,他通过“六大乱象”分析国际形势,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被师生评价为“治学研究的榜样”。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