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与风险防范》课程大纲,杨建龙教授设计,突出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
模块1: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撑
国际经济合作定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与重组配置为核心的经济协作活动(如跨国并购、国际工程承包)。
理论体系:
国际分工理论:从绝对优势到新贸易理论,解析合作分工逻辑(如中国与东盟在产业链中的垂直分工)。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欧盟、RCEP等区域合作模式的形成机制与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对跨国投资行为的解释。
2、主要合作模式
贸易型合作:跨境电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CPTPP)。
投资型合作: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如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协同效应分析)。
技术型合作:国际技术转让、联合研发(如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博弈)。
金融型合作:国际信贷、跨境资本流动(如亚投行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
模块2: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风险类型与识别
1、政治风险
表现形式:政策变动(如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地缘冲突(如俄乌冲突对欧洲能源合作的影响)、国有化风险(如拉美国家资源民族主义)。
识别工具:政治风险评级机构报告(如EIU国家风险指数)、情景模拟分析。
2、经济风险
汇率风险:外汇波动对跨国企业利润的影响(如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的利好与进口企业的压力)。
市场风险:需求变化、竞争加剧(如中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的反倾销调查)。
债务风险:外债规模与偿债能力失衡(如斯里兰卡债务危机对中资项目的影响)。
3、法律与合规风险
国际规则冲突:WTO争端解决机制、双边投资协定(BIT)的适用性。
合规要求:数据跨境流动(如欧盟GDPR)、反垄断审查(如中国对跨国企业并购的审查)。
模块3:风险防范策略与工具
1、政治风险防范
政策沟通:通过政府间对话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提前化解分歧。
保险机制: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承保政治风险。
本土化策略:通过本地化生产、社会责任项目(如华为在非洲的“数字包容”计划)降低政治敏感性。
2、经济风险防范
汇率风险管理:
金融工具:远期合约、期权、货币掉期(如中国企业通过NDF锁定汇率)。
自然对冲:匹配外币收入与支出(如跨国企业采用“收入货币匹配法”)。
市场多元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3、法律与合规风险防范
合同设计:明确争议解决条款(如选择国际仲裁而非当地法院)。
合规体系建设:建立全球合规官制度(如中兴通讯的合规整改案例)。
模块4:案例研讨与实战模拟
1、国内案例
中企在美投资受阻:华为5G设备在美禁令背后的政治与法律风险。
中老铁路项目:通过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2、国际经验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通过碳定价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合作。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通过股权投资与长期供应协议保障资源安全。
3、实战模拟
跨国并购方案设计:分组模拟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全流程,包括尽职调查、风险评估与合同谈判。
危机应对演练:针对汇率暴跌、政策突变等情景,制定应急预案并路演答辩。
三、课程特色
-
理论深度:结合国际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跨学科视角,解析合作与风险的内在逻辑。
-
案例驱动:通过中企“走出去”典型案例(如中远海运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揭示成败关键。
-
实战导向:模拟真实跨国合作场景,提升学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四、适用对象
-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商务部门涉外工作人员
-
企业国际业务部、法务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
-
高校经济学、国际关系、法学相关专业师生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