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教授《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课程大纲
(基于其2022-2025年公开演讲与学术研究整合)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核心内容框架
模块一:全球化兴衰的理论基础
1、全球化的历史周期律
从殖民扩张到数字资本主义:全球化4.0的驱动因素(技术、资本、地缘政治)。
案例:大航海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WTO框架下的中国崛起。
2、逆全球化的根源与表现
矛盾分析:产业链安全(如芯片断供)与成本效率的冲突。
典型案例:特朗普关税战、欧盟碳关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
3、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哲学辩论
自由主义 vs. 保护主义:从亚当·斯密到李斯特的经济学范式之争。
中国视角:“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混合模式。
模块二:中美博弈的核心战场
1、贸易战与产业链重构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世界工厂” vs. 美国“消费国”)。
案例:华为5G竞争、TikTok数据安全博弈、稀土出口管制。
2、技术战与数字霸权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中美科技竞争的“新三样”。
工具:数字人民币(DCEP)与SWIFT体系的对抗。
3、金融战与货币体系变革
美元霸权的脆弱性: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石油美元”的衰落。
中国方案:人民币国际化、CIPS跨境支付系统、黄金储备策略。
模块三:逆全球化下的中国战略
1、“双循环”战略的底层逻辑
内循环: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国产替代(如半导体、大飞机)。
外循环:RCEP、中欧投资协定、“一带一路”升级版。
2、地缘政治与区域合作
中东:能源安全与人民币结算(如沙特石油人民币)。
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与中日韩自贸区潜力。
欧洲:中德产业链合作与中法绿色能源伙伴关系。
3、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
债务危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泡沫、企业海外债风险。
粮食安全:转基因技术、海外农业投资、战略储备体系。
能源安全:新能源革命(光伏、风电、储能)与传统能源转型。
模块四:未来趋势与前瞻性预测
1、2030年全球格局推演
场景1:中美“G2”共治 vs. 场景2:多极化竞争(欧盟、印度、东盟崛起)。
关键变量:AI技术突破、气候危机、人口结构变化。
2、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
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华为5G、宁德时代电池、高铁技术。
案例:字节跳动(TikTok)的全球化合规与本地化运营。
3、个人与组织的应对策略
个人: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布局海外资产(如黄金、数字货币)。
企业:构建“反制裁”供应链、利用国际仲裁机制维护权益。
三、课程特色
1、跨学科融合:结合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提供多维分析框架。
2、案例驱动:深度解析华为、TikTok、芯片战等实战案例,提炼可复制策略。
3、前瞻性预测:基于翟东升教授对中美关系的长期跟踪,提供2030年趋势研判。
4、实战导向:设计模拟谈判、地缘政治推演等互动环节,强化决策训练。
四、适用人群
-
跨国企业高管:需要应对中美贸易战、技术封锁的决策者;
-
政府外交人员:从事国际经济合作、贸易谈判的实践者;
-
创业者: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创新领导者;
-
学术研究者:关注全球化、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的学者。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