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教授简介

孙立坚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曾多年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1年国家哲学社科重大课首席专家
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
致公党上海市常委委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北邮/里昂商学院EMBA、华东理工大学EMBA、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MBA、西南财大EMBA课程教授。
作为特邀专家多次参加由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市市长、市政协主席等主持的各种高端决策咨询会议并作指定专题发言。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专家。
【学历】
1984年,孙教授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得了工学士学位,1993年4月至2000年3月他在日本一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并于2000年3月获得了商学博士(Ph.D.)。回国后,他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至今。
【研究方向】
孙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比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实证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
【主讲课题】
-
两会精神和中国经济解读;
-
三大攻坚战(金融风险、环境、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
-
区块链和比特币;
-
新时代的开放战略意义:一带一路、上海自由贸易港和进口贸易博览会。
-
国家“一行三会”机构改革和未来的运行机理(双支柱;双峰监管等)。
-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
-
新金融发展模式及其运作机理(创新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产业)金融、离岸金融、金融科技、量化金融、普惠金融、人民币国际化);
-
资本(外汇、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指数基金)市场和投资管理;
-
国别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研究:现状、历史、未来(美、欧、日、韩、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等);
-
银行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 ;
-
贸易摩擦的起因、影响、历史案例比较和当前的对策;
-
宏观经济形势解读(宏观经济与全球视野
-
通胀背景和财富管理;
-
双循环战略与好质量发展;
-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发展前景;
-
后疫情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
金融理论与实践;
-
俄乌危机下的资产配置新思路与新格局
-
中央经济和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
从中央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看保险业未来发展的机遇
21、抓住普惠、养老和信托等潜在的需求探索业务创新
22、探索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中保险业发挥的新动能
23、新质生产力与强国战略
【荣誉】
他分别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华东理工大学EMBA,上海财经大学EMBA,日本一桥大学MBA,台湾国立大学EMBA,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浙江大学高级总裁班,陆家嘴金融研究院等开设了金融发展与企业商机,西方经济学,高级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课程,并且受到一致好评。为复旦本科生开设了金融市场学,时间序列分析、货币银行学以及国际金融学,为研究生开设了现代金融理论和政策,金融市场和证券投资等课程。2001年荣获复旦大学毕马威教学成果奖。2004年和2006年荣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成果宣传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2004年和2006年获得上海市第七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荣获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获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2021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
他在国内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和《日本学刊》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而且,在《比较》等其他国内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重要内容也选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China Daily》(《中国日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闻报纸上。另外,他2004年撰写的反映当代金融学发展潮流的教材——《金融经济学》和2005年探索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学术理论专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部冲击效应与汇率安排》也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他写了大量有关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文章和政策分析报告,在学界和决策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前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中国WTO谈判中方首席代表龙永图部长等高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2010年底中信出版社将他这两年的文章汇编成集,放在它们具有社会品牌的“经济学家的系列”中,通过《谁创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孙立坚谈世界经济》两本专著的方式向社会介绍了他独到的见解,《光明日报》2011年3月29日评选了当前十本受关注的图书,孙教授的《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一书排在第四位,2014年2月又出版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一书。2008年被中国搜狐网评为十大经济学人之一。2009年被上海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栏目组评为六大年度嘉宾。2010年受邀担任宁波市和无锡市的十二五规划专家。2012年全国两会之后受邀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
另外,从2001年到现在,他还分别多次访问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在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过多次讲演,而且,已经分别主持过教育部十五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和复旦大学金融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作为特聘专家参加了很多地方城市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并作为“专家组长”的身份,主持了由沪上多所著名的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由于他在学术领域的较深的造诣,所以曾就中国金融改革、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等诸多问题接受过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新闻综合时代栏目、深圳卫视、天津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大连广播电台、香港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青年报、新闻晨报、国际金融报、东方早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上海金融报、全球财经观察、中国日报(英文)、上海日报(英文)、环球时报;日本NHK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日经商业周刊、韩国每日经济报社、香港文汇报、香港经济日报、澳门日报、OECD总部、法新社、时事通讯社、华尔街日报和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国内外媒体的无数次专题采访和约稿。关于他的研究信息和观点已经引起了国内外高度的重视,在主要搜索引擎中(比如,google, 百度,雅虎等)关于他的“信息”多达几十万条。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国内著名财经网站的首页都经常介绍他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文章。
【授课风格】
孙老师一直坚持教学相长、因人(行业)施教,对各行业的把握敏锐深邃,让听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听众反映多是醍醐灌顶、意犹未尽、听孙老师一堂课胜读二十年书),站得高看得远接地气……这些都是孙老师不同于一般的教授学者“关门造车、自娱自乐”的特点,但孙老师不希望事先给听众这样去介绍,没必要带着先入之见,让学员放松心情听讲、积极思考、参与头脑风暴和结合自身情况的讨论,把孙老师讲的内容和逻辑真正消化吸收才能变成真正自己的东西。
【授课经历】
合作伙伴(近年部分):国投集团,招商局集团,招商蛇口,越秀集团,金地商置,万科,绿地,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农商行,平安集团,中信特种钢,中信保城,中宏保险,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中煤集团,中建八局,浪潮集团,上海国资经营,浦银租赁,厦门象屿集团,卓越集团,蜀道集团,东风汽车,广汽丰田,金光集团,三菱电梯,京瓷,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回天新材料等。还有复旦管理学院EMBA,复旦管院EDP,交大高净值研究院,交大高金EMBA,法国里昂商学院北邮EMBA ,暨南大学EMBA,浙大等多所院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部分学术研究成果〉
2014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专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2012年 Financing decisions after partial privatization in China: Can a stock market quotation really provide discipline?(with Nancy,H. and Quan,Qi),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orthcoming)
2011年《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专著)(中央党校经济学著作指定读物),中信出版社,2011
2011年《谁创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专著) 中信出版社 2011
2008年 External Dependent Economy and Structural Real Estate Bubbles in China(with Zhang,S),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Vol.16, No1 (SSCI)
2007年“‘次级债风波’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警示”,(第一作者)《世界经济》,2007年12月
2005年《开放经济中的外部冲击效应与汇率安排》(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对外开放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经济研究》(第一作者),2005年第6期
2004年 金融经济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003年 “关于中国‘通缩出口’论真伪性的再检验”,《经济研究》(第一作者)2003年第11期
2003年“资本管理的有效性和政策的配套性”,《金融研究》(第一作者),2003年第1期
2003年“现代汇率理论体系及其评价”,《世界经济》(第一作者),2003年第1期
2003年 “关于“通缩出口”论的检验:中、日、美三国比较”,《管理世界》(第一作者),2003第10期
2003年 “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传递效应”,《经济学季刊》(第一作者),第三卷第一期
2001年“How were capital inflows stimulated under dollar peg system? ”(with E.Ogawa) in Ito and Kruger eds., Regional and Global Capital Flows: Macroeconomic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邀请老师授课:联系客服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邀约嘉宾出席演讲,其他需求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