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男,1968年1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带头人、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责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作为产业经济和创新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领军人物入选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200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年8月到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后。长期从事《经济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担任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科技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咨询专家、住建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评审专家、“科技北京”领军人才评审专家、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等。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2013、2014、2015、2016、2017连续五年考核优秀,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MBA杰出教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3届毕业生“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冯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16ZDA011),主持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2014GXS1B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的功能、机理及有效供给研究》(16AJY005)、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内容与评价指标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中关村国家创新特区研究》等相关课题,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工业经济》《改革》《复旦学报》《宏观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过中央政策研究室《送阅件》、科技部《软科学要报》、教育部《专家建议》《智库专刊》、北京市《决策参考》《成果要报》、《人民日报内参》等渠道上报并被采纳专家建议14篇,其中两篇专家建议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
冯华教授认为科技创新服务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就是发展科技服务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精准发力。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环境变了,游戏规则全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是通过园区化推进工业化,主要路径是先搞“三通一平”和“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然后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现在要发展新经济,发展新兴产业,不仅需要硬件基础设施,更需要软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就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基础设施。这一观点被科技部和中央政研室采纳,在全国31个高新区开展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观点直接被2014年国发49号文“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2016年国发28号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采纳。2017年带领团队直接参加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起草工作,7月19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2017年9月国发44号文发布。冯华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界承认,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刘新民处长誉为“科技创新服务研究第一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企业报报道了冯华教授的观点。
冯华教授主持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明确提出了科技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新趋势。冯华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的功能、机理及有效供给研究”,率先提出并论证了新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两大路径是“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创新产业化是把新技术通过创业孵化出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的过程,新产业是从无到有、创业长出来的,“创业大潮起、潮落产业兴”是新兴产业成长规律。产业创新化是通过技术转移给传统产业导入技术,使得旧产业脱胎换骨、升级成新业态的过程。冯华教授直接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经科技部推荐,参加了总理出席的“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
冯华教授致力于新经济、新兴产业、新商业模式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分析了企业治理边界、互联网环境下的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规律。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政策。对交通领域的互联网+新业态和监管政策发表了观点,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京报》等媒体采访,引起较大反响。
冯华教授明确提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的体制要联动,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要协同的重要观点。2013年在《关于建立中关村国家创新特区的建议》中提出“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特区为基础,叠加科技自贸区、海关特别监管区和特殊行政管辖区的政策。”2015年主持“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内容和评价指标研究”,提出了“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高技术产业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人才中心”五位一体的联动建设构想。提出了“新中关村现象”,通过科技、经济、社会政策协同,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2014年10月在上海论证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上海在科技、经济、金融体制联动方面大胆改革,用新体制克服“两张皮”、打通通道、消除孤岛,上海浦东新区2016年已经合并科委和经信委,成立了“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正在加快探索。
冯华教授在交通现代化、高速铁路发展等方面也有理论贡献。2011年主持了铁道部项目,对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基础上分类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政府补贴和多种融资工具创新的支持政策。2012年参加国家发改委项目《交通建设利用社会资本研究》,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运用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在交通领域先行探索引入民间资本的建议》被北京市《成果要报》采纳。2014年研究交通现代化战略,参与了交通部“四个交通”战略制定。
冯华教授2010年3月创办了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以科技创新服务研究为主线,主办了“创新产业论坛”、“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亚洲经济走向”等6次重要学术会议,其中2017年3月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与创新发展圆桌会议”,4月访问日本,直接推动了中国和日本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产业合作。以冯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北京交通大学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经济和新兴产业为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推动产业经济学科发展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冯华教授担任科技部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咨询专家,先后参加了东营市和天津高新区、济宁高新区、哈尔滨高新区、吉林高新区、广州高新区、郑州高新区、泉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宁波研发园区、昆山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连市、合肥高新区、湖州高新区、绍兴高新区、重庆高新区、青岛高新区、苏州高新区、贵阳高新区等单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方案的咨询、论证工作。应邀出席2012年11月在广东松山湖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做《生产性服务业引领高新区转型升级》的辅导报告,应邀出席2013年10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试点(示范)技术转移中心(机构)主任培训会并做《创新驱动战略、技术市场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报告。应邀到苏州市科技局、泉州市科技局、济宁高新区、吉林高新区等单位调研指导。2012年、2013年、2014年担任火炬计划科技服务体系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审专家。2014年9月在长春、杭州给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授课,2015年9月在广西北海给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培训班授课,主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2014年9月27日,冯华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学主持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座谈会。参与策划了全国技术市场2+N布局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规划,受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吉林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中关村管委会委托,2013年到2015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中关村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研究》等课题,2015年12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主办了全国技术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在产业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冯华教授的研究团队已成为支撑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智库之一。
2014年—2016年冯华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6年作为首席专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标志着冯华教授成为产业创新、科技服务和创新驱动发展领域的国家级社会科学领军人物。
精彩瞬间:
手机:13811229543 电话:13811229543
邮件:3768173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