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鹏院士《万物皆可量子——量子计算 人人有责》课程大纲
一、引言:量子力学的宏观与微观视角
1、量子力学的起源与基础作用
从宏观宇宙(如牛顿力学)到微观世界(如量子力学)的探索历程。
量子力学作为描述万物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统一微观与宏观现象。
2、“万物皆可量子”的核心理念
量子特性(如叠加、纠缠)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量子力学对认识自然界基本规律的重要性。
二、量子计算:第二次量子技术革命的引擎
1、第一次量子革命的成果
芯片、激光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背后的量子力学原理。
被动认识与改造原子层面现象的局限性。
2、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驱动力
大数据时代对颠覆性算力的需求。
量子力学自身发展态势的推动。
量子计算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3、量子计算的革命性潜力
在解决高复杂性问题上的天然优势(如优化、模拟、密码学)。
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颠覆性算力支撑。
三、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1、发展意义与战略地位
量子信息技术作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对国家安全、经济转型的深远影响。
2、中国量子科技的优势
政策支持与科研投入(如国家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在超导量子计算、光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积累。
3、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瓶颈(如量子比特集成难、纠错难)。
国际竞争压力与产业生态构建需求。
网络安全与大国博弈的新命题。
四、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的突破性进展
1、超导量子计算领域
分布式量子芯片量子互联技术。
玻色编码量子纠错实验突破。
2、量子科技“根技术”自主可控
稀释制冷机、电子束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研发。
量子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
3、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参与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与合作。
推动量子技术标准化与生态链建设。
五、量子计算的未来展望与行动倡议
1、技术发展趋势
从单芯片集成到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演进。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应用。
2、国家战略与政策建议
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
打造量子信息技术生态链,促进产学研用协同。
3、“人人有责”的行动倡议
科研人员:坐冷板凳,追求极致,加强国际合作。
青年学子:夯实基础,投身量子科技研究,开辟新赛道。
社会各界:关注量子科技,支持产业发展,共同推动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六、互动环节:量子科技前沿问题探讨
1、观众提问与解答
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对比优势。
量子通信、量子传感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量子科技对日常生活与产业升级的影响。
2、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俞大鹏院士与观众深入讨论量子科技的未来方向。
鼓励青年学者提出创新观点,激发科研热情。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