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做难事必有所得》课程大纲
一、课程核心目标
1、重塑奋斗认知:揭示“平淡是理想杀手”的真相,激发学员主动突破舒适区的动力。
2、培养逆境思维:通过历史与现实案例,解析困难对个人成长的催化作用。
3、强化行动意志: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帮助学员将挑战转化为成长机遇。
二、课程内容框架
模块1:认知重构——为何必须做难事
1、平淡的侵蚀性
数据对比: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指出,普通人一生仅使用能力的4%,而持续挑战可激活潜能。
案例对比:金一南自述从初中学历到国防大学教授的逆袭,强调“每天重复的工作会磨平棱角,如同石头被冲刷成鹅卵石”。
2、历史镜鉴
长征与抗战:分析红军在极端困境中突破重围的决策逻辑,提炼“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思维模式。
华为案例:引用任正非“蓝军机制”,通过主动暴露问题实现技术突围,印证“批判性自我革新”的价值。
模块2:方法论——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成长
1、选择难事的三大标准
突破舒适区:如金一南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用“末班车心态”倒逼能力跃迁。
创造价值锚点:以撰写《苦难辉煌》为例,在横跨太平洋的军舰上完成书稿,将极端环境转化为创作契机。
对抗惰性法则:分享“利用别人看电视、聊天的时间学习”的时间管理术,强调“社会不平等,但时间对每个人公平”。
2、执行中的关键策略
心理建设:引用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强调“主动把自己逼上墙角”的决绝。
资源整合:以华为“衡水中学模式”争议为例,解析“理想与现实结合”的实践智慧。
失败应对:通过金一南自学通信技术时在洗手间借光读书的经历,阐明“即使失败,过程也是收获”的底层逻辑。
模块3:实践案例库——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验证
1、个人成长案例
金一南逆袭路径:从工厂工人到国防大学教授,用“做有心人”的底层逻辑串联起插秧比赛夺冠、混凝土搅拌机前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等关键事件。
任正非的批判精神:华为战略务虚会上蓝军揭短高管规划,展示“闻过则喜”的企业家格局。
2、组织突破案例
中美联合军演风浪:金一南随军舰横跨太平洋遭遇巨浪,在锚链仓进水、信号灯被毁的绝境中完成《苦难辉煌》定稿,印证“艰苦实践带来的认知无法通过空调房里的材料获得”。
华为夺占5G高地:分析华为在技术封锁下通过“夺占精神”实现突围,强调“战略思维需超越眼前利害”。
模块4:长期主义——如何让难事成为人生杠杆
1、复利效应
知识积累:金一南20年前啃透的哲学史笔记,成为20年后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授课的基石。
能力迭代:以“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为核心理念,解析“每次挑战都是对潜能的深度挖掘”。
2、传承与影响
个人到组织的延伸:从个人突破到团队赋能,如华为“蓝军机制”对组织创新力的激发。
时代使命感:结合金一南“疲于追赶末班车”的自我定位,呼吁学员以“奋斗者姿态回应时代召唤”。
三、课程特色
1、血火交织的叙事:通过军舰遇险、战场决策等极端场景,强化“难事对人格的淬炼作用”。
2、中西思维碰撞:对比衡水中学模式与西方开放式教育,探讨“理想与现实结合”的实践路径。
3、可复制的方法论:提供“时间管理术”“批判性自我革新”等工具,帮助学员立即行动。
4、权威性与实践性:金一南作为国防大学战略专家,其观点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战指导意义。
四、适用对象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