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简介: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
博士|教授|高级规划师
现任: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
现任: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
现任: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专家
兼任:中国城市交通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擅长领域:
新型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规划设计、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结合、可持续交通等新型城镇化领域。
实战经验:
张国华教授现任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博士,教授,高级规划师。社会兼职主要有: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专家。 研究方向包括“产业·空间·交通”的新型协同规划技术体系、基于交通的新空间经济理论和新制度经济理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规划设计、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等新型城镇化领域。
张国华教授于199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汽车运输及运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于1997年获得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北方交通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6~2013年期间担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长,2014年起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简称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
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对外交通之间以及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协作矛盾日益尖锐,我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产业升级转移、空间结构优化和综合交通体系的统筹协调任务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张国华教授结合苏州、长沙、西宁、福州、三亚、潍坊、赣州等一系列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了“产业·空间·交通三要素统筹协调”的新型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张国华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多个重要城市20余项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同时主持了广州、重庆等国家级空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长沙黄花机场和厦门新机场航空城规划,提出了大型空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技术体系;针对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中日益突出的不协调问题,结合长沙和苏州轨道线网规划,基于加强铁路和轨道网络与城市群、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协同,深化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分工合作的新视野,提出了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的关键技术体系。
张国华教授针对我国城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失道路交通发展模式、路网结构与土地使用协调性、道路重要节点形式与区域交通的关系等方面系统研究,以及规划、建设和管理脱节严重的现象,在济南、苏州、海口、南昌、三亚等城市开展以交通工程设计为核心的道路综合规划设计工作,有效协调了道路规划、施工建设、交通管理组织、环境景观以及土地开发的关系,形成了融合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工程设计、环境景观等多专业的道路交通综合规划设计设计技术体系。
张国华教授其主持和参与的 “城市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获得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钱学森金奖提名奖,“三亚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获得2011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第一名,三亚与福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时获得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获得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 “济南市经十路及沿线地区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规划设计”项目获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及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苏州市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改造规划” 获得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深圳人民南地区更新城市设计及交通专项规划”获得2008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和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苏州市中心区停车系统规划及智能管理系统研究”获2005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
主讲课程:
《城市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绿色之路》
《“人”的视野下:职·住·行之思考》
《建世界级交通体系 发力全球资源配置》
《交通·用地·景观协同的道路综合设计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技术转型—产业·空间·交通三要素统筹协调》
授课现场:
邀请授课:联系客服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限嘉宾演讲,其他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